李□曰:此皆生风发火之物,若合食则血气更淖溢不和,故七窍流血。五藏之气,阴也,阴气虚不固于中,则下利不禁,利甚则中脱形衰,故手足不仁也。
上逆之气,得出上窍,皆能作声,故肺虚气上逆,则作欬,气从喉出而有欬逆之声,若为邪所阻,则为喘满,故无声也。李□曰:枳实消胀,苦以泄之也;白术去湿,苦以燥之也。
<目录>卷三\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黄耆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右三味,以苦酒一升,水七升相和,煮取三升,温服一升,当心烦,服至六七日乃解。胡粉有毒能杀虫,置粉于甘草蜜汤中,诱蛔食之蛔厥者,当吐蛔,今病者静而复时烦,此为藏寒,蛔上入膈,故烦,须臾复止,得食而呕又烦者,蛔闻食臭出,其人当自吐蛔。
色浅白,喘而不满者,正虚也;色深白,喘而胸满者,邪实也。故云:产后中风,数十日不解,头微痛,恶寒,时时有热,汗出,乃太阳表未解也。
形有强弱,肉有脆坚,强者难犯,弱者易干。失音声粗重,乃内火为外寒所遏,郁于肺也。
经云:阴之所生,本在五味,阴之五宫,伤在五味,果生之性,多湿多热而有毒,或生食之,故令生疮,腹胀作泄。其肉不得合鸡鸭食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