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腹痛大便结,寒热未除,尚带三阳表邪者,即有下症,未可攻下,止以大柴胡汤双解表里。脉浮紧,表症;若误下,则紧脉之寒邪入里作痞。
阳明病,脉迟,食难用饱,饱则微烦头眩,必小便难,欲作谷疸。 少阳中风,耳无闻,目赤,胸中满而烦,若吐下之,则悸而惊。
阴病当无热,今反热,寒邪在表,未传在里,但皮肤腠理郁闭为热,如在里无热,故用麻黄、细辛以发表间之热,附子以温少阴之经。五苓散主之。
何谓也?冬时气寒,腠理微密,非辛甘温不可,故以桂枝等汤以治之。
热胜于血,故必圊脓血。上条以渴欲饮,水定热在上焦;此以下利谵语,定肠胃有燥屎。
另有风湿相搏,身肿身痛,小便不利,用通苓散、羌活胜湿汤。伤寒四五日,身热恶风,头项痛,胁下满,手足温而渴,小柴胡汤主之。